67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汉元1836 > 第六百四十二章 大明丞相(二)
点此章节报错
    刘锡命对于朝堂上这些官员的心思何尝不了解,但是此时他却是然不惧。

    不同于南京的弘光朝廷,刘锡命占领的湖广、江西、四川等地都是从乱军中收复过来的,原有的利益格局已经被打破。

    就算这些现在要闹的官员们,大多也是因为考虑到将来可能的利益损失,而不像江南官绅现在就要肉痛。

    这种时候他不力推此事,那还要等什么时候。

    脑海中心思电转,刘锡命直接回身冷笑道

    “诸位也不必说那些大道理了,我就问你们一句话,朝廷这么多年里税赋一直在不断减少,这里面的差额都到哪里去了?”

    朝堂上顿时鸦雀无声。

    刘锡命自顾自地负手说道“我是做过户部尚书的,这些东西我最清楚,因为官绅不纳粮,所以民间多有投寄之人,这天下间的赋税,朝堂能收上来一半就要烧高香了,如此情形,面对天灾人祸,朝堂无钱养兵,岂能不败?”

    “丞相,如今陛下方才登基,此时就要说这些事,只怕让天下忠义之士寒心吧?这原本想要前来投效的恐怕也要犹豫几分了。”

    孙传庭一脸苦劝道,他这话却并非光为自己所说,末了他还加上一句。

    “恐有损陛下圣明。”

    “此事由我来一力承担!”

    孙传庭说完,刘锡命直接斩钉截铁道。

    “此事本就是我提起,陛下又命我为丞相,那此事自然是由我来承担,天下官绅有不满意的尽数向我来好了。”

    承运殿内,刘锡命挺身负手而立,一脸大义凛然的表情。

    “义之所向,虽千万人吾往矣。改革吏治,改良税法,都是为国家考虑的大事,刘某当仁不让!”

    “好一个定难之臣!”

    人群中,黄宗羲忍不住开口赞道。

    御座上的朱慈烺听到黄宗羲这话,顿时也热泪盈眶起来。

    太师果然是朕的忠臣,什么都替朕考虑到了。

    “丞相所说,朕都准了,朕是新君,你们也是新臣,这天下在你我君臣一念之间,我等正当破旧立新。”

    “吾皇圣明!”

    人群中,只有窦玉泉心中看的分明。

    想到刘锡命的布局,窦玉泉心中大笑。

    ~~~

    南京城,就在靠近南京皇宫西面两条街的存义街上,街口第一栋三层飞檐小楼门口光明正大地挂着一块大牌子。

    “中原报社”

    中原报社从崇祯十三年成立至今,已经走过了三个年头。

    这几年里,中原报不仅注重于国新闻,更是大力发掘江南本地的各种新闻,如今已然引得江南士人手不释卷了。

    喜爱者有之,愤恨者有之,不过这都不影响中原报貌似客观公正的报道。

    为什么是貌似,因为这玩意儿本就是刘锡命创办了来为自己扬名用的,自然有许多细微处偏离事实。

    本来刘锡命拒绝承认南京朝廷一事一出,江南士人都以为中原报要直接关门大吉,哪晓得人家反手就刊登了南京朝廷斥责刘锡命为朝敌的文章,地位又瞬间便得稳固了。

    七月初五夜里,三只鸽子在夜色中扑棱扑棱着翅膀飞入了中原报社小楼中的阁楼里,窗口的风铃被这几只鸽子带动的叮当作响。

    没一会儿功夫,一个身着短衫的年轻人快步走入进来,从这三只鸽子脚下取下了一个竹筒。

    这年轻人核对了一下三只竹筒的内容,发现一致后,这才快步走下楼去。

    中原报社前面的小楼是用作办公的区域,后院则住着主编余常等人。

    今年才三十七岁的余常在刘家的地位却不一般,他是和荀博文等人一起到达刘家村的那十三个秀才之一,响当当的老资历了。

    若是他此刻也待在刘锡命身边,只怕也要如同梁益智那般混个知府来当当,不过江南乃是刘锡命经营的重点,他在这里也算是重用。

    此前喂鸽子那少年快步走到余常的小院子,直接轻声在门外道“主编,西边来消息了。”

    还在屋中看书的余常闻声快步走出,将那少年手中的书信接了过来。

    刘锡命朝前这么年费心建立起来的信鸽系统终于起了作用,正是依靠这种通信方式,中原报才能在各地站稳脚跟。

    要知道江南也不乏聪明人,见到中原报这种模式,模仿抄袭的不知凡几,但是中原报就能凭借着国各地的商业网络快速获知国信息。

    再加上在江南本地采风获取的新闻,中原报在江南的地位始终无人能动摇。

    余常将三封书信翻译过来一核对,顿时笑的脸上褶子都起来了。

    “小林,快去把程工他们叫起来,咱们要连夜印报。”

    初八早上,晨间的薄雾才刚刚消散,位于鸡鸣寺和国子监附近的成贤街上便响起了报童的叫卖声。

    “惊爆,惊爆,先皇太子讳慈烺于七月初一抵达武昌,初四继位大统,年号正兴,定都武昌……”

    这报童才一开口,路过的行人顿时吓得手中行李都掉了,不少人蜂拥着就向这报童跑了过来。

    “小哥,这是真的吗?太子在武昌登基了,天呐!”

    “惨了,惨了,这下可有得斗了,天无二主啊,这可怎么得了。”

    “咦,正兴天子任命太子太傅刘锡命为丞相,封博望侯?”

    “不是说本朝不设丞相吗,这是?”

    前来围观的南京百姓也不是都买的起报纸,不过有几个人买了之后,一大群人立刻便央求着他读了起来。

    被一帮人眼巴巴的求着,这些人中不少人也乐意买个痛快,这下子成贤街口更加热闹了。

    都察院左都御史刘宗周宅邸就在成贤街上,这里靠近国子监,被认为是有文脉之地,向来多有达官显贵居住。

    这日一早,刘宗周府上管家刘安便出门采买,一听到街口报童的叫喊声,敏感的刘安耳朵一动买了一份报纸就朝家中跑去。

    “老爷,老爷,出大事了!”

    刘安一路小跑着冲入后院,惹得府内一阵鸡飞狗跳。

    朱由崧本就惫懒,这才当上皇帝没多久便已经不上早朝,刘宗周因此也在家中。

    一听到门外大呼小叫,素来注重礼仪的刘宗周登时呵斥起来。

    “慌什么慌,成何体统?”

    “老爷,真是出大事了,太子在武昌登基了!”

    刘安扬了扬手中报纸,直接喘着粗气大喊出来。

    刘宗周仿若晴天霹雳一下子愣住了,过了几秒钟他手抖得如同筛子一样哆哆嗦嗦地伸了出来。

    “快,快,快给老夫。”

    中原报几个大字一映入眼帘,首先入目的便是几个大字,先皇太子讳慈烺于前日在武昌继位登基。

    刘宗周登时老泪纵横呜咽一声大哭了起来。

    “先皇,您泉下有知,当可瞑目了。”

    刘安在刘宗周大哭了一通之后忍不住提醒道,“老爷,您先别急着悲痛,这后面还有其他大事呢。”

    “嗯?”

    刘宗周这才醒悟,接着往下一看。

    “改年号正兴,追谥先帝为贞宗……”

    “封刘锡命为博望侯、太师、丞相,总览朝政……”

    关于武昌朝廷的事情一个版面便说完了,接下来一个版面用更大的大字写着几个字。

    “大明丞相、博望侯刘锡命令,晓谕国军民人等,新皇登基,着令各地加开恩科,凡有功名者皆可赴武昌参考。”

    “大明丞相、博望侯刘锡命令,国朝崩灭,朝廷百官丑态百出,自首辅以降,数万士人束手躬身以迎闯贼,无廉耻之义,无忠义之心。”

    “先帝时,曾尝令百官捐献,然多者不过两万,少者不过数十两之资,及李自成至,拷掠京师,得银七千万两,此诚为天下所羞、所愤、所怒也。“

    “国朝养士三百年,所养者大抵为何物,于此一事尽可知尔。仆今受命,拯危救难,必先整肃朝纲而后再图光复,自今日起革新科举之制,不再以程朱理学为官学,所考内容改为国文、数学、格物三科,具体内容以礼部所出试题为准。”

    “大明丞相、博望侯刘锡命令,太祖善待士人,本为朝廷养士之用,然则天下官绅贪婪无度,三百年间肆意侵夺民财,以至朝廷无税可收,自今日起,废除官绅不纳粮之策,改为官绅一体纳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