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也就是说,这个贾鲁其实也还算是个好官了?”有人立刻道。
虽然他现在对于贾鲁知之甚少,根本不知道他为官的情况,也不知道此人到底清廉不清廉,更不知道这人对待朝廷、对待起义究竟是什么态度……但是如果单纯从治河这件事情上讲,只要贾鲁不是那等吞吃了底下人的功劳的官员,那作为主持治河之人,他就确实不错了。
——清官大家当然都想要,清官也是所有人公认的好官。
但是吧,清官的数量,懂的都懂,所以,大部分百姓们心里面对“好官”的评判标准也可以稍微灵活一点:就算不是那么的清廉,只要不过度欺压百姓,同时真的能够干事儿。、真的能够治理好地方让大家的生活变好……
那就是好官了!
最让人痛恨的,是那种绞尽脑汁欺压百姓、然后还一点实事儿不干的贪婪无能横行霸道之辈。
-
其他时空的皇帝们——特别是元朝之前的皇帝们,也都纷纷打起了精神:治河,治理黄河,那可是永远排在朝廷要事列表第一行的大事儿!
这贾鲁要是真的治河成功了,那就非常具有借鉴参考意义。
如果能够学会,应用在如今的天下,那是不是能够把黄河治理得更好一点,让朝廷少操点心,让民变因此发生的情况少一点?
贾鲁,字友恒,是河东高平——如今山西晋城高平人,年少时就十分聪敏好学,胸怀大志,而长大后也成功进入了朝堂:二十八岁,担任东平路的儒学教授,随后被选拔为了丞相东曹椽、户部主事。
再后来,贾鲁开始修辽、宋、金三史,,又担任中书省检校官。
接下来,贾鲁就开始大展才华,直言上书:先是表示如今天下富户横行,到处兼并土地和贫苦百姓、流亡人员,最终导致朝廷赋税收入大量流失——放在现在,那就是国有资产流失。
随后调任监察御史,他有表示,作为监察御史,御史的各种奏事都应该直接呈交给皇帝,而不应该经过任何其他官员之手,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保证皇帝能够收到各种关于天下的消息,不被其他官员蒙蔽……
在同时,贾鲁也在不断针对当时天下的各种弊病上书元顺帝,提出各种各样的谏言。
接着,贾鲁先是被外调,随后又调回朝中担任工部郎中,他就开始针对各种工程建设提出建议——可能也是因此,至正九年,元顺帝任命贾鲁主持山东、河南等地的行都水监。
行都水监这个官职,就是元顺帝至正八年新设的,就是朝廷都水监的派出机构,主要就是负责巡视河道、治河这方面的事情。
一向做事比较认真,并且怀有大志的贾鲁在担任行都水监后,也实打实开始在河道进行考察,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许多关于河道以及治河乃至周边民生的一手资料,在这个时候,他就确定了黄河的严重问题,并且向朝廷给出了两种治河方案。
就是之前提到过的那两种,一个短期但花钱少,一个长期但是花钱多。
不过这个时候,元朝朝廷的心思根本不在治河上面,所以虽然元顺帝等人都看到了贾鲁的两个治河方案,却并并没有放在心上,而是抛之脑后,随后还把贾鲁掉里了行都水监。
尽管如此,贾鲁的主张却从未改变。
“这就是个好官!哪怕他贪上点钱也是个好官!”在看完贾鲁的一系列为官历程,以及他的种种行为之后,当即有人大声肯定道。
——能这么做,能一直这样进谏,还能这么认真地巡查河道、在元朝朝廷根本没打算治河的情况下主动提出治河的方案,那就是好官!
至少,别的不说,在其位而谋其政是做到了,当这个官,那就做这个官应该做的事情,承担这个官应该承担的责任……这就是好官!
是的,这就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