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7章 组织之谜(1 / 2)

而第二种说法则是,方腊不是什么中小地主家庭出身的人,他就是一个普普通通、平平常常的百姓,出生在农民家庭;他家也不是本地人,而是因为家乡灾荒、随着家人一同逃荒到了这里,投奔方腊的姑婆。

不仅如此,由于家境贫困,没有什么土地,他还是一个雇农,被人雇佣来干活,干活的地点就是在当地一个地主的漆园之中。

是的,这就是关于方腊出身背景的两种不同说法,而这两种说法之所以能够长时间争论而不分高下,则是因为它们确实都各自有一定的史料支撑。

作为后来人,我们也没办法确切知道方腊本人到底是什么出身背景了,除非能够发明一些穿越时空的机器……

“……”不少朝廷官员人看到这个出身之谜,都陷入了沉默。

这上面说到的这种,连搅风搅雨搞出来这么大动荡的起义军首领,民变头子,造反头头的出身背景都搞不清楚的情况,还真的很有可能发生。

没错,很有可能。

毕竟,按照北宋当时的那个情况,人口流动并不算很少,至少要比不少朝代严格限制的开国时期要流动频繁得多;同时,官府又处在那种只知道捞钱、讨好皇帝、讨好上司的大环境下,根本没有多少人还老老实实严格做事……

这样下来,对于某个人到底是不是当地的人,是不是逃荒过来的,是不是……还真的极有可能搞不清楚。

毕竟,人家逃荒过来,那还是直接投奔亲戚,和那种举目无亲的还不一样。

甚至,就算真的是举目无亲之人,官府也可能在事后根本搞不清楚这个人到底是逃荒过来的还是当地人——因为,在某些时候,某些地方,官府之中的户籍记录可能多少年都不更新的。

虽然这完全不符合朝廷的要求,但是吧……

会认为方腊可能是世代居住在此、还拥有一座漆园,也是同样的道理,地方上的户籍记录多少年不更新,或者,可能这个漆园的主家也姓方……都有可能造成这种记录不一、出现争论的事情。

接下来,就是关于方腊如何组织起义。

而关于这一点,同样存在一个谜团,也就是一个争议。

关于这个争议,又和方腊出身背景的争议有些关系——出身背景、家境情况的不同,在选择起义并组织人手的时候,选择采用的方法也不会相同。

第一种起义组织的说法,是方腊因为造作局的官员横行霸道,到处肆虐,并且常常到他家的漆园强取木材,所以方腊非常不满,心生怨恨,但鉴于对方是官自己是民,又不敢发作;

恰巧,当时由于花石纲的事情,当地百姓也全都怨声载道,于是,方腊抓住了这个机会,趁着百姓怨恨不满的时候,暗中招揽了一大批贫困无业的百姓,由他出钱,暂时安顿这些人的生活。

这些人,也就是他起义的最初的人手。

这种做法,就是建立在方腊出身中小地主家庭、家中有一座漆园的前提上的,不然的话,方腊根本不可能有什么余力余钱去暗中组织聚集那些贫苦无业的百姓。

而第二种说法,则是表示,方腊出身贫苦,他非常能够理解当地百姓对花石纲、对蔡京朱勔等人的怨恨和不满,因为这些人的做法几乎是彻底摧毁了那些最贫困的百姓的生计,逼得他们走投无路——于是,方腊以“诛朱勔”为号召,发动起义。

而他组织人手的方法,则是通过一个秘密宗教,叫做“吃菜事魔”,也叫作“摩尼教”——没错,就是在之前陈硕真起义中曾经出现过的摩尼教。

我们先说摩尼教。

摩尼教,这个名字大部分人可能不熟悉;但是这个宗教还有另外一些名字,比如,明教,明尊教、末尼教、牟尼教等。明教这个名字,在许多文学作品中都曾经出现过,想来大部分人对此都有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