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5章 跨朝追债(1 / 2)

范成明并没有上前迎接小狐狗,而是给身边的几个将官使了个眼色。

将官们立刻会意,礼貌地将几位或失魂落魄、或表现得尽忠职守的少府监主官“请”到了虞建元面前。

等两方人汇合,范成明立刻上前一步,大义凛然地说道:“虞侍郎,下官倒有个好去处,可以存放少府监的这些东西。”

虞建元心里咯噔一下,总觉得不对劲,皱眉问道:“何处?”

庄旭深吸一口气,将手中的账册高高举起,声音清晰有力,“此乃四十余年间,少府监拖欠右武卫应得的布帛、器物总账。”

他们不是来转移物资的,而是来要债的。

少府监的账目烧了又如何?对接的机构和衙门都有相应的底账!

虽然复原整个账目,对户部而言,怕是掉光半年头发都未必能完成。

但理论上,只要底账还在,就有复原的可能。

当然,一切的前提是,大家记的都是真账。

司文康猛地抬起头,气得浑身发抖,指着庄旭大喊:“胡说八道!焉能有四十年的账目!”

大吴开国立朝,至今都不足四十年!

庄旭面不改色,明人不说暗话,“本朝承接前朝一切制度、财物,右武卫的账目,自然是从立营开始算起。

这账簿上记录的,每一笔都有文书底稿佐证,那些年代过于久远、记录模糊的,下官都已经剔除了,只保留了清晰可查的部分。”

大吴开国时,确实承接了前朝的官制、军队编制,甚至爵位。

至于不想承认的怎么办,杀了便是。

南衙制度,便是自前朝开始的。

那时候南衙只有十二卫,右武卫就是最初创立的大营之一。

宫中千牛、监门四卫,是本朝后来才添置的。

所以南衙对这段"养子"关系,从来不甚介意,因为本来就没他们的份。

少府监何尝不是一座“历史悠久”的衙门!

甚至比右武卫更加久远。

少府监和右武卫恩恩怨怨纠缠,从前朝到今朝,早就是剪不断、理还乱。

用前朝的账,催今朝的债,这种惊世骇俗的操作,放眼整个长安官场,怕是找不出第二家有这般“魄力” 的。

所图的无非就是,漫天要价,坐地还钱。

旁观的宁封等人此刻彻底傻眼了,张着嘴半天说不出话来,心里翻涌的情绪复杂到无以言表。

如果用一个现代词汇来形容,大概就是——卧槽!

他们先前盘算把少府监“打”服了争抢物资,顶多只敢往前追溯十年,或是以某位大将军的任期为限,留足了周旋的余地。

右武卫倒好,直接把账追到了前朝,这哪里是讨债,分明是要把少府监的老底都掀翻!

南衙十二卫虽都传承已久,可账目哪是这么算的。

柴岳的左武卫和范成达的左武卫勉强可以算作一脉,但人马全军覆没,营地空置数年的左屯卫,将来清算时该怎么界定?

更别提几十年间,各个大营还经历过更名、合并、拆分,里头的纠葛复杂得能缠成一团乱麻,连积年将校都未必理得清。

从政治正确的角度看,司文康等人敢否认前朝的账目吗?

不能,那都是他们的来时路。

若是公然否认,便是否认朝廷传承的根基。

司文康盯着庄旭手里的账册,只觉得一阵头晕目眩。他从未高估过右武卫的下限,却没想到对方能低到这个份上。

他强撑着镇定,试图推脱,“账册涉及前朝,时间太过久远,真伪根本无法验证。”

说着,他转头望向身后的一片废墟,语气带着几分无奈,“况且少府监的账册烧了大半,就算想核对,也无从查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