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盖世天子秦昊苏容妃 > 第一千四百九十三章 宰执天下
点此章节报错
    周庭被家丁捂住口鼻,拖出了房间。

    这一下。

    他的心里彻底慌了!

    周庭终于明白,为什么自己跟张仲文是同窗,在书院时,两人的成绩不相仲伯。

    甚至,周庭的科举名次,还要在张仲文之上。

    周庭一直以为,自己的家世比不上张仲文,才会一直怀才不遇,眼睁睁看着人家平步青云,自己却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官。

    周庭本来就心高气傲,这才一怒之下辞官。

    直到此刻。

    周庭才明白过来,为什么张仲文官拜尚书令,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而自己却一生郁郁不得志。

    不是家世,也不是才学,甚至不是张仲文的,自己不懂审时度势。

    而是,自己根本没有张仲文心狠手辣!

    “张仲文,你好毒...”

    周庭的内心中,有着无尽悲愤,被家丁用绳子活活勒死。

    一炷香后。

    张鲲鹏回到张仲文面前,低声道:“父亲,事情都办妥了。”

    “要不要,将他的人头装在盒子里,送到宫里,向皇上表忠心?”

    张仲文面无表情,摇头道:“不必了。周庭,只是一个角色,根本不够资格当投名状。”

    “等到晚上,丢到城外乱葬岗。”

    “周庭的死,绝对瞒不过锦衣卫。”

    “皇上自然会知道。”

    张鲲鹏点了点头,问道:“父亲,咱们背叛了王爷,那欠款...”

    张仲文皱眉道:“银子没了,可以再赚。性命若是丢了,可就全完了!”

    “只要皇上这一次能放张阀一条生路,咱们就有办法东山再起!”

    言罢。

    张仲文思索了片刻,又伏案写下一封奏疏,吩咐道:“连夜送进宫。”

    张鲲鹏一看奏疏的内容,顿时大惊失色。

    原来。

    这竟然是一纸辞呈。

    张仲文不仅要称病,而且下定了决心,打算辞官。

    张鲲鹏忙道:“父亲,你要辞官?真的要做到这一步吗?”

    张仲文点头,神情凝重:“历代帝皇,有哪个不多疑的?”

    “皇上肯饶咱们这一次,已经是天大的恩惠!”

    “唯有辞官,远离朝堂这是非之地,才能让皇上安心。”

    “伴君如伴虎!”

    “若是我继续留在朝堂,哪怕是称病不上朝,也总有一日,落得一个满门抄斩的下场!”

    见到张仲文如此坚决,张鲲鹏也不好多什么,点头道:“父亲,我明白了!”

    夜深人静。

    御书房内,依然是灯火通明。

    大夏首辅诸葛云、工部尚书卢班,以及南洋侯苏放,正在向秦昊禀告,此次远航探索大洋洲的具体事宜。

    这时候,静公公匆匆上来,递上一份奏疏,道:“皇上,这份奏疏,是张仲文刚刚派人送来的。”

    “哦?”

    秦昊眉梢一挑,接过奏疏看了几眼,脸上浮现出冷笑:“真是一条老狐狸!”

    “难怪一众老臣,唯有张仲文活到现在!”

    诸葛云诧异道:“皇上,何出此言?”

    秦昊将奏疏递给诸葛云,淡淡道:“你自己看吧!”

    诸葛云接过奏疏一看,顿时大惊失色,惊讶道:“张大人称病请辞,要告老还乡?”

    卢班和苏放听到这个消息,也是一怔。

    这一次。

    张仲文病的十分突然。

    前几日,他还生龙活虎,在朝廷上蹿下跳,大放厥词。

    忽然间,张仲文就病倒?

    而且,他还要请辞?

    要知道。

    张仲文这尚书令的位置,虽然被秦昊架空,六部尚书皆不听命与他,根本没有什么实权。

    可是,尚书令是名义上的右丞相,地位只稍逊于诸葛云,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更重要的是。

    如今的大夏朝堂,分为泾渭分明的两派,新党和旧臣。

    张仲文是旧臣的魁首。

    如今,张仲文要辞职,淡出朝堂。

    谁来当旧臣的领头羊?

    大夏朝堂,必定会发生大地震!

    成百上千的官员,都会被牵连,卷入到这场风波之中。

    诸葛云眉头紧皱,怒道:“皇上,您刚刚赏赐张仲文十支人参,要他好好养病。”

    “他转头就送上一纸辞呈。”

    “也太不给您面子了!”

    “况且,他身为尚书令,责任重大,岂能辞就辞?”

    秦昊笑道:“诸葛云,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在朕看来,张仲文肯壮士断腕,急流勇退,乃是明智之举!”

    “天底下,跟朕作对的人,有善终的,至今尚无一人!”

    “张仲文是第一个!”

    “诸葛云替朕拟旨,准许张仲文告老还乡!”

    听到这话,几位心腹大臣都是心中一震。

    张仲文的辞呈奏疏。

    皇上想也不想,直接就准了!

    看来,其中必有极深的缘由。

    只不过,他们都安守臣子本分,不敢妄加揣测。

    苏放开口问道:“皇上,张仲文卸任,尚书令一位空悬。您打算提拔谁继任此位?”

    听到这话,一众大臣的耳朵顿时竖了起来。

    张仲文让出位置,必定要有人接替。

    那么,朝堂之上,衮衮诸公。

    谁人有资格,有能力,有运气,去继任尚书令之位?

    大概率是在六部尚书之中,选出合适人选。

    卢班、顾铭之、甘儒生?

    最有可能的,就是他们三个年轻才俊。

    可是,他们的年龄都太了,最年长的顾铭之,也刚满二十岁。

    尚书令一职,责任重大,他们能担当的起吗?

    还是。

    皇上会在那些老臣之中,选出一位德高望重的人,担任尚书令?

    可那群老臣都无能得很,一个个朽木为官,只是混日子。

    让他们当尚书令,更是难以服众。

    秦昊摇了摇头,淡淡道:“朕谁也不打算选!”

    “左相首辅,右相尚书,本来就是大夏开国先祖,怕宰相的权力太大,将其拆封为左右二相,相互之间制衡。”

    “这个办法确实有一些道理,却也有很大的弊端。”

    “左相右相,经常意见不和,拉帮结派,朋结党羽,朝堂攻讦!”

    “大臣们互相勾心斗角,自然是方便皇上统治。”

    “可是,这也造成朝堂内耗,大臣们只顾得争斗,无心政务,最后导致民生凋敝,民不聊生!”

    “更何况,朕认为,作为皇帝,连大臣都无法掌控,实在是无能之辈!”

    “朕打算,废除左相右相,恢复宰相制度!”

    “诸葛云,从明天开始,你便是独一无二的大夏宰相!”

    “你可愿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