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鏖兵北地_二百一十九章 上达天听(2 / 3)

虎镇想让洪硕焕和朴南奎早些回去歇息的时候,洪朴二人对望一眼,洪硕焕还是下定决心,一定要将此事汇报,一直奉行的事大主义,明朝一直是他们的宗主国,如果失去了明朝的保护,那么建虏倭寇就会随意的他们,所以即便是为了本国的利益,他们也一定要说出来,希望吴虎镇能上报大明朝廷,只要大明完好无损,那么就能很好的生存下去,想到这里,洪硕焕起身施礼,“大监,小臣有要事禀报”

“你说什么?此话当真,这么重大的消息,如果出了问题那将是一场大地震,洪判官,朴将军,你们二人真的敢保证吗?”吴虎镇听了洪硕焕的发言惊的差点将面前的茶杯打翻,人一下子站了起来,不断的追问两人情报的真实性。

洪硕焕和朴南奎二人当即当着吴虎镇和郑英男的面写下了证词,就是将那晚的情况原原本本的写了下来,然后分别盖上了手印,末了吴虎镇总结道:“我相信你们二人所陈述的事情都是真实的,只是这话不是我们编造,而是从金兵大营中听来的消息,是真实的消息呢,还是几个喝了酒的醉汉乱说话这个我们不能确定,但是如果大明有危险,我们也将不保,本监会立刻把这份供词交给礼部的何大人,请他上达天听,至于是非曲直,本监相信大明朝廷内部自有判断。”听见吴虎镇这么说,旁边的几人都是点头称是。

事不宜迟,连夜吴虎镇就带着供词亲自登门拜访了礼部的何如宠尚书,这些天建虏兵围京师,要说哪个部门最清闲恐怕就是礼部了,毕竟主管外交,现在没什么外交,难道要去和谈吗?大明一向是天子守国门,君主死社稷。就连土木堡之变,宁可换一个皇上都没说过要和谈,现在还能指望少年崇祯和谈?正是一腔热血的时候,谁敢背负这个千古骂名?谁敢提和谈的事情恐怕迎接他的就是鬼头大刀了。

咚咚咚,急促的敲门声响起,将正在打盹的何府看门人吓了一大跳,毕竟这些天建虏就在城外,何如宠的家丁也是不例外,每日也要去城上巡逻,城里的外戚勋贵文武百官家家都是如临大敌,很多内室的妇女担心如果建虏真的攻进城了怎么办,虽然何如宠每天回府都要跟他们再三强调,京师防守严密,何况城下还有数万大军,他们打不进来,可是依然不能缓解阖府上下的担心情绪,就连门房也是担惊受怕,好不容易迷迷糊糊睡着了,却又被敲门声惊醒,其实夜晚敲门即使是放到二十一世纪也是一件比较惊悚的事情,我想没有哪个人喜欢夜晚被敲门,门房一个翻身爬起来,暗骂一声晦气,轻手轻脚的走到大门前,打开了门上的小望孔,其作用有些类似于现在的猫眼,伸头张望起来。只见门口站着几名非大明服饰打扮的人,门房揉揉眼睛确定自己没看错,这么晚还有外国使团来访?

“你们是什么人?”有道是宰相门房五品官,作为何如宠的门房,此人平时也是有些底气的,特别又是看到外国人,气势立刻就起来了。中国古代一直是世界的中心,都是视自己为天朝上国,四方皆是蛮夷,一直到乾隆年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使臣出访大清,希望清朝能增设一些通商口岸,以便两国进行贸易,并且给乾隆带了不少礼物,结果乾隆更大气,直接将使臣引到了库房,打开库房给使臣一看,来自英国的使节立刻觉得自己像个小丑,只见乾隆的司库里面又是西洋钟表,又是世界地图,还有地球仪,眼镜,圆规等等应有尽有,英国人带来的那些玩意在中国都被视为奇技淫巧,不受重视。乾隆很快写了一封诏书给使臣带回去,弄得乔治三世哭笑不得。乾隆在诏书里面说大清是天朝上国,尔等蛮夷每年要来朝贡,我们会给你们丰厚的回礼,然后赐封乔治三世为英国国主,乔治三世一看正常贸易这条路行不通啊,这清朝的皇帝是不是疯了,自己本来就是国王还要他赐封?所以他苦思冥想了半天终于在五十年后用舰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然后倾销鸦片,再后来大家都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