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新顺1730 > 第二四九章 政策亲近
点此章节报错
    化名王五的军官,遵照着刘钰的意思,也是开门见山直接说明自己要买军械。

    果然,法扎克莱并没有在“卖不卖”这件事上多问,而是直接问想要买多少。

    英国东印度公司有枪、有炮,这时候印度还算壮大,看着挺吓人的。

    英法两国在印度缠斗不休,法国人率先武装了土兵,英国人也有学有样。

    印度的土邦王公也整天打仗,都在买军火,东印度公司存了不少枪械火炮,这属于高利润货物,仓库存着很多。

    “你们准备要多少呢?”

    “一千两百条褐贝斯,以及配套的刺刀。三百到五百支印度的弯刀供骑兵使用。六门三磅炮、四门十二磅炮。以及一些火药和铅块。钱,不是问题,我们之前也是在巴达维亚做买卖的、也开过糖厂、干过香料种植园。”

    数量不是太多,英法给印度土邦的王公送礼,也送过十门大炮的重礼。不管是枪械还是大炮,都有现货。

    对面既然有钱,那就最好。

    有钱好办事,没钱的话,就算他有心想要资助这里的人,也得需要公司总部那边的许可。

    赠送和买卖不是一回事,如果是买的话,他就可以直接和本地的负责人商议。

    “这些器械不是问题。但是你们会用吗?”

    “这一点你放心。我们的队伍里有布吉斯人,他们会玩骑兵。开枪我们也会。至于大炮,我们也有人会操作。有弟兄曾经在马打蓝素丹国当过炮兵,也有人在天朝的部队里干过。”

    出海去南洋的华人里面,卧虎藏龙,不管说是什么身份,只要不是官宦人家,那都可信。

    法扎克莱算了算价格,报了一个三万三千两白银的价格。这个价格还算是比较良心,如果算上后续的火药,价格更多,但那都是可以商量的。

    “价钱大约是这些。可以卖给你们,但是荷兰人在东南亚巡查的很严格,恐怕我们也很难将货物送到岸上。毕竟,你们用我国的枪械大炮,这没有问题,当年法国人与荷兰人打仗,法国人也有不少用荷兰枪的。但是,如果我们直接运货被扣押,荷兰人会提出抗议的。”

    “我们自己取货。交易地点就在你们明古鲁的万宝路堡。一旦离岸,就算交割完毕,和你们就没有关系了。我们会在装货的船上装大量的火药,如果被荷兰人巡查到,就点燃火药。不会牵连你们,毕竟只要荷兰人不知道我们和你们之间的交易,下一次还会有机会的。”

    王五知道刘钰那边安排的配合时间,算是比较宽裕。

    从明古鲁过巽他海峡,风向好的话,只需要一天时间就能抵达火山南岸的海岸。

    法扎克莱也对此很满意,送到明古鲁,不是难事。

    王五又催促了一下,说道“在印度洋风暴来临之前,最好就能在明古鲁拿到货。如果风暴季来临,恐怕你们的运输会有困难,这样我们要等到明年才能拿到货了。”

    “这一点你们放心,只要交易达成,我立刻就可以联系人送货。我们当然也要考虑风暴季的运输困难。但是在交易达成之前,有件事我必须要问清楚。”

    “请讲?”

    “实际上,我想你们应该也清楚,凭借你们的力量,是不可能赶走荷兰人的。荷兰会源源不断地派来士兵,也可以直接武装爪哇的土兵。而一千条枪,并不足以攻占巴达维亚。”

    法扎克莱并没有选择委婉的说法,而是直来直去。

    他心里虽然相信自己的推断即这些人一旦成功,既不会选择和天朝站在一起、也不会与荷兰人和平、更不可能和当地的绿教爪哇苏丹合作。

    这里面有经济原因、也有宗教因素。总归,这些人的主力还是华人,华人的圈子相对来说比较封闭,这里面又牵扯到一个只要是华人就有机会夺取天命的缘故,所以荷兰和天朝都不可能容得下巴达维亚被华人占据独立建国、苏丹更不可能或者没有能力让这些“异教徒”臣服。

    但是,法扎克莱希望从对方嘴里得到一个确切的回答,以印证自己的判断。

    只要这些人不攻占巴达维亚,英国方面就可以出面斡旋,从而确保他们可以独立成一个割据政权。

    但如果这些人心存幻想,甚至想要攻下巴达维亚,那就与荷兰之间绝无妥协的可能。

    这样的话,这些人也就值得卖一卖军火,不值得后续的深度合作。

    王五闻言点头道“本来我们是准备向北发展的。那里华人更多一些。但是,朝廷出面给了荷兰人人头税,将多数的华人安置到了锡兰。我们确实无力夺取整个爪哇,所以我们准备占据南部。只要确保荷兰人进攻花的钱,比他们得到的利润更多,我想荷兰东印度公司也不会把钱投入到这个无底洞中。”

    “我们的纲领和诉求不会改变,这一点是我们必须要做到的。废除荷兰的强迫种植制、废除强制劳役、废除人头税政策、均田。”

    法扎克莱赞许地点点头,再度拿起那份书面的诉求企划和纲领文件仔细读了一遍,盘算了如果对方在南部割据对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利益。

    这份书面的企划和纲领文件,也算是比较符合英国的殖民地政策。

    不得不说,英国人搞殖民,确实研究的深。

    荷兰人在爪哇统治了二百年,竟无人撰写过爪哇的相识的考察报告,十七人委员会和巴达维亚总督往往是拍脑袋做出许多决策。

    而历史上第四次英荷战争后,英国短暂统治了爪哇,第二年就成立了麦肯锡调查委员会,并派人深入爪哇农村,写了详尽的调查报告、阶级考察、以及土地制度。

    总的来说,18世纪大英如日中天时候的“理藩院”,比起天朝的正牌理藩院,业务水平强的不是一点半点。

    用英国的人的话来讲,土地是爪哇全部的财富源泉,而英国并没有多少从事农业耕作的。唯有充分了解爪哇的土地制度和村社结构,才能对爪哇社会的特性、习俗、经济、制度,制定科学的发展方向。

    只不过,屁股决定脑袋,考察报告做的再精细、考察的再清楚,方向错了,知道的越多也就越反动。

    就像是屠龙术,学好了,可以逆操作,做最强的恶龙。

    简单来说,英国想在爪哇搞土改,再明确点,就是“破井田、开阡陌、免役法、青苗法”。

    我们的目标,是激发爪哇人的勤劳。让他们分享劳动成果,而不是将劳动成果和个人利益分割开。要让他们将劳动和个人财富联系起来。

    做法就是

    改革村社土地所有制,将土地划分给个人,给予小农,由殖民政府征收土地税。

    取消荷兰的强迫种植制度,取消封建徭役制。

    废除村社土地所有制,土地收归殖民政府,在政府和农民之间,推行租赁合同,明确租地年限,根据土地肥力制定地租数额的具体数目。

    废除各种强制性劳役、义务,减轻农民负担。

    由殖民政策向小农发放贷款,以确保小农拥有生产的资本,利息较低,待收获后偿付。

    这基本上就是巴达维亚华人起义者,关于土地政策的纲领。其实也就是理想化的“货币实物地租取代劳役地租之理想井田”、“免役法”、“青苗法”、“方田均税法”。

    问题是,英国人嘴上这么说,但屁股坐在哪是有数的,打败荷兰来统治爪哇,不是来为爪哇人民和华人来服务的。

    所以,一月份宣布试点劳役制度改革、六月份改革失败。

    公司直接给主持土改的总督去了信,告诉他公司的目的是盈利。而你废除了封建劳役制、废除了强制性劳役和义务,干活得花钱雇人,钱谁出?公司和荷兰人血战,是来这为爪哇人民服务来了?

    这个改革,算是从“封建劳役”,改到了“免役法”。

    问题是从宋的免役法、到明的张居正改革、再到大顺这边的完成了张居正改革,收税雇人干活减轻徭役,这一切能够推行下去的原因,在于朝廷不是一家公司。

    朝廷没有股东,不需要看利润报表。

    但东印度公司不行,一月份宣布改革、六月份就发现雇人干活还花钱,远不如封建劳役制省钱,于是出了个补丁“之前关于免除徭役之政策,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但凡政策,只要有“视具体情况而定”的补丁,那就等于没有。

    六月份出完补丁,十月份又宣布改革不包括万隆和巴达维亚地区。

    因为英国接了荷兰的盘,真正能管到的地方,也就只有万隆和巴达维亚。

    剩下的地方还有大量的封建王公,他们也根本管不到,整个改革也就成了一个笑话。

    随后,英国人也延续了荷兰的强迫种植制,只是“变了个模样”。

    由原来的村社种植,改为个人强迫种植,规定每个分到土地的农民的地租是240磅咖啡。

    恢复了强迫劳役制,每个农民每年应该为公司劳作28天。

    英国理藩院做了考察报告后,认为在爪哇的土地政策,应该是政府—农民,两层结构,这样利润更大。

    而不应该采取政府——地主——农民的三层结构,这种三层结构不利于公司的长久利益。

    这就是典型的方向错了、知识越多越反动。

    因为这么搞,英国人的殖民统治确实比荷兰的包税人中间商高效。

    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当年就利润翻番,大量的爪哇特色农产品作为地租,成为公司的盈利报表。

    公司不向爪哇人民负责,只向股东负责。

    但现在,英国并未打第四次英荷战争,也并未真正统治爪哇。于是对于这么一份明确的纲领性文件,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赞赏。

    当然,这不是出于理想和信念,而是因为这么搞的话,这些农作物、热带经济作物,就可以卖给伦敦东印度公司了。

    荷兰人敌对、大顺那边不缺,那么明显可以知道如此改革之后生产力提升、此等生产关系调整很适应牛耕铁器时代的生产力,多出的产品总得卖出去。

    卖给谁?

    周边的买家,也就剩下个伦敦东印度公司了,这不就等于打破了荷兰对东南亚商品的垄断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