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愤怒的卫青(2 / 2)

,然郑公亦忙于农事,仅仅主持,主要工程尚未开展。若治河之工程全面展开,必少不了白墨之规划。此次谋杀,若成功,白墨亡,治河之失,不可估也,匈奴之患,不可平也,此弟之坦途绝也。”

“然,愚弟以为,此事亦兄之患也。若白墨亡,黄河泛滥无人可当,此乃绝兄之家乡,灭兄之乡党也。兄能独善乎?”

“弟不才,愿竭尽全力,严惩凶手,以昭天地之明,兴陛下之德。望长孺兄助吾!”

写完之后,卫青将腰间的私人印玺解开,沾了沾朱砂,然后重重的盖在最后。

三个血红色的字——“卫青印”留在上面。

同时,卫青再一次拿起车骑将军印玺,在最后落款,以示重视。

此时,这一件事情表明大汉军方最高官职的插手,也表明军方的支撑。

只要中尉敢查,他军方就敢帮!

任何企图阻止调查真相的人,都要死!

我管你太学还是什么,董仲舒充其量就是博士之一,胡毋生还活着呢!

公羊学派的领袖是胡毋生而不是你董仲舒。

并且卫青在书写的时候,特意提到了韩安国的家乡。

韩安国出生于商丘,也是黄河泛滥之后的重灾区。

自古以来,三河之地,便是中国。因此朝堂之上,出身三河地区的官员占据了绝大多数。

治河之策的提出,不管有没有完全实施,白墨就已经有恩于他们。

尤其卫青还加上了绝家乡,灭乡党之言论。

实在是诛心之言。

谁人不知,乡党是最亲近之人。

当初刘邦起家,正是因为乡党的协助!

每一名被调往长安的官吏,多多少少都会和家乡保持联系。

哪怕是酷吏,在家乡也要老老实实,本本分分,不敢审问乡党,生怕被除名,死后魂无法回归家乡。

虽然韩安国之前表态了,但谁又能保证,究竟是不是卖给卫青一个面子?

但,此话一出,他必定要全心全意处理此事。

不仅仅是他,还有他所属的派系,三河世家,军中权贵,必定会鼎力相助。

只要不想自绝于乡党,那么他们必定要插手此事。

如若不然,以后回到家乡,喝酒之时,乡党询问:公为何不惩凶,以报白先生之恩?

他们要怎么回答?

难不成尴尬的笑一笑?称自己当时没睡醒?

别逗了!

卫青确保手中的帛书笔迹干了之后,迅速卷起来,交给管家,道:“汝速速送去中尉,亲自交与韩安国韩大人!不得有误!”

管家猛的点点头,大声说道:“诺!”

“哼!周坚,吕步舒,虽然不知道到底是你俩谁干的,不过竟然敢欺负到吾头上,算你们厉害!”卫青恶狠狠的说到,然后立刻从桌子上拿起令牌,准备前往军营,给吕步舒下一个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