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七科谪(2 / 3)

足为惧。”

刘彻见下方公卿列侯全部低着头,无奈的说道:“传朕旨意,敕天下郡国寻治河之能士。黄河,该平定了!”

卫青见刘彻相当无奈,主动站了出来:“陛下,末将有奏。”

“卫青,说,难道你有合适人选?”

“陛下可还记得前两日的平匈奴之言?”

刘彻一愣,随即回应:“自然记得。怎么,这和平定黄河有何关联?”

卫青拱手,自信的抬起头,笑着说道:“陛下,末将与太常卿经过连夜查看,一共翻阅上千份文书,终于查出此人来历。”

“哦?”刘彻眼睛眯起来,“说下去。”

卫青努力的平息了一下自己胸口中的气息,然后说道:“陛下可还记得武安君?”

这一次,不仅仅是刘彻,朝堂上的所有人几乎同时打了一个冷颤。

还有很多将领直接惊呼一声。

“武安君!”

“武安君?!”

刘彻的呼吸也逐渐加重:“哪一位武安君?”

自从百年之前,天下一共出现过四位。

如果说正史记载的,除去项燕之外,还有三位。

白起,李牧,苏秦。

每一次武安君的出世,都代表了天下格局将会发生天翻地覆变化。

白起为武安君,长平一战坑杀四十万赵卒,自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与秦争锋。

苏秦为武安君,挂六国相印,迫使秦国十五年不敢东出函谷关。

李牧为武安君,北御匈奴,西绝秦兵,镇压赵国最后的气运。

如今李广家族,就是李牧之后。他们在朝任职,镇压一方。

“车骑将军,请问是哪一位武安君?”李广也来了兴趣,他似笑非笑的问道。

作为李牧的后代,他可是很好奇。

如今真正的武安君已经过世,他们的后代分布在四面八方。

李广也很想和其他的武安君的后人比一比,为祖宗大人挣一分颜面。

既然祖先不同时,那么就让后辈来一绝高低。

卫青拱手,环视四周,从容不迫的说出白墨的姓氏:“此人姓白!”

“轰!”

这一句话就像是滴进油锅的水滴一样,直接让朝堂炸开了锅。

白!

一个魔鬼的姓氏。

哪怕是已经过去了一百三十一年,世人永远也不会忘记,那一个魔鬼。

那一个来自地狱的死神。

令赵国之地闻风丧胆,举国缟素的人。

李广眼睛中射出一道精光:“白起?!”

刘彻也是面带喜色,直接站了起来:“竟然是白起!”

今天哪怕没有治理黄河之策,也没关系了。

竟然有白起之后。

难不成,对匈奴的反攻时代到来了?

怪不得此人懂得如此多的西域消息。

据说白起死后,他的儿子不久也通过金蝉脱壳之计离开了秦国。

具体的去向,没人知道。

搞不好就是去西域避难了。

如今大汉虽然明将众多,但是比起刘邦的时代,还是逊色的不少。

能够领兵五万的将领虽然很多,但是能够指挥十万大军,甚至是百万军队的人,却是如同大海捞针。

毕竟辉煌的战争年代已经过去,真正的将才很难再出现。

如今白起之后的现身,无疑是给了刘彻一剂强心剂。

四大武安君之后,他将拥有其二。

这其中的激动,岂是三言两语能够说清?

“陛下,末将以为,黄河决口,属于天灾。既然是天灾,那么为何我们不能战胜之?末将恳请陛下稍等几日,待末将与此人交谈过后,再动手也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