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孔门学渣 > 第1023章 《大学》与《中庸》
点此章节报错
    第1023章《大学》与《中庸》

    “我有点累了!曾子!休息一会儿吧!”乐歌说着,把眼睛闭上,进入修炼状态。

    “乐伯伯!乐伯伯?”曾参见乐伯伯闭目修炼了,也就没有再说话。他轻轻地拿出又一卷竹简,看了起来。

    这回过来,他不仅带来了《大学》,还带来了《中庸》的草稿。

    大学写的是人与家庭、社会的关系,而《中庸》,才是他要表达的思想给庸俗的人定一个规矩。什么规矩?那就是中庸之道。先不把人与家庭、社会的关系说清楚,就很难让人真正懂得如何做人,懂得中庸之道。

    “怎么了?曾子?”微儿没有听到里面的谈话声,觉得很惊讶,慌张地跑了进来。

    “没事!伯母!乐伯伯说他累了,休息一会儿!”曾子小声地说道。

    “哦?”微儿看着乐歌修炼的样子,怀疑地应了一声。

    见乐歌呼吸均匀,一副很正常地样子,她才放心。

    也许是上了年纪的关系,现在乐歌经常这样,突然地停下一切进入修炼状态,过一会儿就会恢复正常。还有!现在的乐歌,没有了白天和黑夜之分。他累了,就进入修炼状态。醒了,一切正常。

    过了好一会儿,乐歌才睁开眼睛,朝着曾子看着。见曾子在看书,还默默地念着,他的心里很高兴。

    “乐伯伯!你醒了?”曾参发现乐伯伯醒了,有些惊诧地问道。

    “呵呵呵!没事!我老了!我要去见老子了!没事!你还没有走啊!我以为你走了!”

    “我还没有走呢!乐伯伯!我?”

    “我不是已经帮你把《大学》解读完了,你?”

    “乐伯伯!”曾参抬着朝着乐歌乐伯伯看着,说道“我还写了一篇草稿,想征询一下乐伯伯的意见呢?”

    “草稿?”乐歌问。

    “这篇草稿叫《中庸》,是对《论语》和《中庸》的补充和延伸!乐伯伯!我知道我的《大学》只是单一地讲人与家庭、他人、社会的关系,算是对先生的《论语》的补充和完善吧!可是?我还是觉得有些话没有说清楚,必须再重申一遍、强调一下。所以!我就写了这篇《中庸》!”

    “哦?”乐歌点头道“那?读来听听?”

    在他的记忆印象中,好像说儒家的《中庸》是子思写的,怎么现在变成他曾参写的了呢?

    孔子的《论语》,曾子的《大学》,子思的《中庸》,这不是?怎么?难道?《中庸》是曾子写的,只是没有出版发行?或者!曾子写了草稿,而子思修改了。后世不知其究,就以为是子思写的。

    或者这么说《论语》代表的是孔子学说思想,《大学》代表的是曾子的学说思想。而《中庸》!代表的是子思的学说思想。他们都是儒家,他们的思想融合在一起,就变成了完整的儒家学说思想。

    “是!乐伯伯!”曾参见乐伯伯答应了,然后开始读了起来。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乐歌点了点头,问道“什么意思?解读一下?”

    曾参应道“乐伯伯!意思是自然界赋于人区别于他物的自然禀赋叫做‘性’,即‘人性’,人区别于他物的自然属性。按照自然界赋于人的自然属性去行事叫做‘道’,道即‘方法、规矩’。改变过去的行为、处事的方法、规矩叫做‘教’。教就是教化、教导!只有通过教导、教化才能使人得到改变!”

    乐歌点头道“很好!你这是在强调人就是人,人区别于他物。人有人的活法、生存之法,人有人的生活习性。是这个意思吧?”

    “是!乐伯伯!”

    “你认为人是要教化的,不教化,不调教就不成才,就跟畜生无异!是吧?”

    “是!乐伯伯!”曾子又应道。

    “人只有自觉学习,才能进步,才能区别于畜生!对于那些不能自觉学习的人,就要教化他!对于小娃,就要教化他们,才能让他们成为人!”

    “是!乐伯伯!”曾子应道。

    “好!继续往下读!”

    “是!乐伯伯!”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解读一下!”乐歌伸手示意道。

    曾子解读道“‘道’这个东东是不可以片刻离开的,如果可以离开,那就不是人的‘道’了。猪狗有猪狗的‘道’,人有‘人道’。人按照人的本质特性去寻找适合自己的方式生存、生活。所以!‘人道’区别于‘猪狗之道’。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行事也是谨慎的,在没有人听见的地方行事也是有所戒惧的。一切都按照‘人道’来行事,绝对不敢违背,这是做人之根本。不要以为隐蔽别人就不知道了,不要以为细微就不会被别人觉察了。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一人独处的时候也是谨慎的,一切都按照‘人道’来行事,绝对不敢违背,这是做人之根本。”

    “嗯!好!”乐歌应道“你先生孔子,在《论语》里面也说了这些吧!是不是?”

    “是!乐伯伯!”

    “继续往下读!”

    “是!乐伯伯!”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解读一下!”乐歌问道。

    曾子解读道“如果把人的喜怒哀乐还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的话,那么!一个人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又是那么地合情合理的话,那就叫做‘和’。‘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原则所出现的结果。只有达到‘中和’的境界,让天地各就其位,万物便能自然生长繁育。所以!人一定要按照人‘道’去行事,人类社会才能达到‘中和’的境界。”

    乐歌总结道“中!中是做人之根本,是从人区别于他物的自然属性这个角度来确定的。人区别于他物,区别于猪狗。所以,人的一切都必须从人区别于他物的自然属性这个角度来确定!这是做人的根本!和!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则所出现的结果。大家都必须遵循这样地原则来行事,社会才能和谐!”

    “谢谢!谢谢乐伯伯!”曾子感谢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