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明朝大纨绔 > 第四百零三章 国朝整改粤北始,西涯远赴督抚之
点此章节报错
    弘治皇帝的御书房里,现在长期摆着一张张的案几。

    早朝的奏报渐少而御书房里面的办公却随之增多,早朝后内阁将会同与此。

    弘治皇帝在御座上,下面的案几则是内阁三大学士。

    有时候会有其他诸部尚书,一块儿会同办公。

    “这个痴虎儿啊……”

    弘治皇帝苦笑着将张小公爷的密奏,拿给萧敬交给大学士们传阅。

    密奏里面首先说了关于粤北没收的情况,其次便是让派遣新军过去接收新建部队。

    训练他已经命两千余国防军抓起来了,其余国防军过去后主要是担任基层军官。

    其次便是率领这些人进行剿匪实战,先彻底把粤北的匪患数清剿了再说。

    这一方面是为了有足够的人手来进行炮台、码头、直道修造,其次也是清理匪患清宁地方。

    还可以锻炼队伍从中选拔兵员充入“帝国皇家军官学院”就学,出来后充任军伍军官。

    于是军部的功考司就必然是要跟去的,他们将负责记录、评定功勋。

    战后这些人就算是正式的成为国防军了,相应的军服、铠甲、军械……等等则需配置到位。

    粤北如今投效的“义士”总数三万六千余人,预计剿匪考核后至少有三万人可以留下。

    同时各卫所的屯田也都统计出来了,那些千户、百户虽然收刮卫所屯田自己却也没有闲着。

    这些年除去原本卫所屯田之外,他们实际上又开出了新田近二十万亩。

    当然,现在这些都归了帝部了。

    张小公爷的意思是军部打理起来很麻烦,不如按照田亩数量尽数放租与户部。

    户部则是按每年每亩五斗付于军部,由陛下内库接收并统一分派军费。

    因为基层兵丁很大部分都是要领一定糙米、梗米的,所以这也对军部的派月银有好处。

    并可以丰富陛下内库,若是遇上灾荒之年还可调配军粮用于赈灾救助。

    同时还需要加派一员将军、两位副将,及军部各分司至粤北接管新军。

    这些是军部方面的事宜,接着便是粤北政务的问题。

    按照张小公爷的意思,现在粤北这边非常适合整改的试验。

    首先各级官吏基本都沟通好了,直白的说就是都盼着吏部功考的政绩上去好升官。

    所以配合起来,绝对是支持最大的。

    其次是大部分的士绅商贾基本都扫空了,剩下的正在被捏合在一起。

    司律部分司、大理寺分司、户部银库分司,现在都在粤北立住了脚跟。

    现在需要国朝派遣一内阁大学士前来主持,自己提些许意见、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再配合。

    粤北本就清扫完毕适宜国朝整改之试,即便有所出格亦有新军老将弹压……

    奏报里的事情太多了,以至于要分成好几本才能看完。

    弘治皇帝看的是头昏脑胀才勉强明白了一二,心里琢磨这痴虎儿的脑袋是怎么长的。

    下面的大学士们也看的是目瞪口呆,这种类型的企划案他们是完没接触过的啊!

    李东阳还好些,他家儿子李兆先在痴虎儿那边受教。

    不时的会有些作业需要找他请教,所以这方面的文案他亦是接触了一些。

    上面的一桩桩、一件件基本都是在交接权利,而且是面的交接权利。

    比如财政权交给的是户部,军权交给的是军部。

    行政权、决定权交给的是国朝,让国朝派出一名大学士下去督办此事。

    细数下来这位张小公爷根本就没有给自己留下太多权利,顶多是建议权。

    这种“砍山栽树我去干,施肥收果你来办”的精神,着实让三大学士感叹。

    弘治皇帝也很感叹啊,啥叫忠义无双、啥中忠贞不二啊?!

    这特么不是那还有啥是?!

    再往下看,张小公爷的意思是国朝这边对于整改问题要“悄悄滴进村,打枪滴不要”。

    国朝可以用“粤北纷乱,斥责督抚。另派大学士代陛下、内阁前往督抚。”这名义。

    先将大学士派下来处理这件事情,顺便把官吏都培养起来。

    同时将整改时期的问题、处置方式、各州府情况……等等做面的记录,一些经验以后用的上。

    这些施政经验将来可以放置于“帝国皇家政务学院”内,一则作为教材二则作为案例。

    “此事,还是老臣跑一趟罢……”

    李东阳是最后看到密奏的,在把密奏看了一遍后苦笑着主动请缨。

    内阁三大学士里面他的年纪不是最小但是最合适,谢迁机变火候不太够。

    刘健这都是老家伙了,总不能让他跑罢?!

    刘健这老家伙是宣德八年生人,谢迁是正统十四年。这就小很多了。

    而李东阳则是正统十二年生人,算下来也就比谢迁大两岁。

    “只可惜唐寅、徐经等人,现下皆回江南备考了……”

    弘治皇帝琢磨了一下,也觉着李东阳去比较合适。

    刘健年纪大了自然不是适宜跑这么远,谢迁现在是内阁里面年纪最小的、精力最好的。

    得留下来帮忙处理政务,也是须弥离开不得。

    李东阳过去的话谢迁顶多辛苦点儿,还能扛下来。

    可谢迁要是过去的话,估计老李、老刘就有点儿吃力了。

    唐寅、徐经二人确实可惜了,此二人的才学已今非昔比。

    尤其是随着张小公爷执行了不少实务之后,无论是计然之学抑或是抚民本事。

    甚至是武举子,他二人都考上了。

    这些方面弘治皇帝都是看到的,但剥除了功名就是剥除了。

    允许他们重考一遍已经是很大的恩典了,想必这次他们二人必然高中。

    到时候再行安排他们的职务罢!

    军部那边商议了之后,倒是也给出了人选来。

    调去的是原津门炮台守将、少将许宁,而接替他的则是弘治十一年被言官搞的召回闲住的神英。

    这神英说起来也是实打实的功勋上来的,算得上是国朝老将了。

    史载其“天顺初,袭父职……从都督张钦等征讨有功”、“以从征满四功……屡败癿加思兰兵……”等。

    也算是个有本事的,让他去守炮台弘治皇帝也很放心。

    。